2024年pc28预测 积极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实施全面节约战略部署,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粮食安全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粮食节约行动方案》工作任务,强化统筹协调,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监督检查,推进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一、完善制度机制,压紧压实粮食安全责任
区发改委与区委农办联合印发了《关于成立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的通知》和《pc28预测 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2024年工作要点》,明确年度重点任务。充分发挥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专项工作机制作用,注重运用联合执法,跨部门协调机制,推进全链条粮食节约减损和落实反食品浪费的相关指标,纳入区党委和政府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压紧压实工作责任。
二、聚焦关键环节,做实粮食节约减损
在粮食的“产、存、运、加、消”五大环节上真抓实干,做实做好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的日常工作。
1、粮食生产环节。在粮食生产环节,我区通过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强技术指导,有效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强化农业生产环节节约减损,加强农作物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处置工作,增加先进适用机具保有量。以我区罗家镇为例,秋粮已颗粒归仓,全年粮食丰收在望。已累计生产粮食作物逾1409余万斤,其中优质优价特征明显。通过推广机械收割,采用先进的收割机械,水稻机收减损率显著降低,从去年的2.6%降至今年的2.18%,实现了0.42个百分点的减损降幅。同时,还加强了对收割机的报废回收力度,鼓励老旧、低效的联合收割机进行报废更新,引导农户和农机合作社积极采用更加先进、高效的收割设备,进一步降低了机收损失。
2、粮食存储环节。在粮食存储环节,我区积极推进绿色储粮技术应用,提升保质保鲜储存水平。通过安装仓储专用空调、运用智能粮食监控系统等措施,强化粮食数量监测,及时通风降温,降低霉变、虫害风险,减少损失。落实粮食仓储作业“十个严禁”,加强粮食储存环节减损,加快绿色储粮升级改造,减少粮食损失损耗,改善出库粮食品质。确保我区在存储环节实现了政策性粮食出库损耗率在1%以内。同时,大力推广农户科学储粮,向农户发放储粮简易仓和节粮减损宣传学习材料,引导广大农户“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科学降低储粮损耗。
3、粮食运输环节。在粮食运输环节,我区建立健全道路运输应急机制,制定应急预案,配备应急运力,确保粮食等重点物资运输安全、平稳、有序运行。通过督促指导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强化粮食运输环节节粮减损防护措施,支持鼓励引导物流运输企业购置专用车辆运输粮食,做好防护措施,降低运输过程中的损耗。全力发展仓储物流项目集中运力,运用铁水联运、多式联运,构建综合立体绿色交通走廊,加强对粮食等重点仓储物流运输的动态监测,进一步降低运输损耗。
4、粮食加工环节。在粮食加工环节,鼓励我区粮食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采用智能控制系统,精准控制加工参数,优化工艺流程,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重复操作,提高粮食加工精度,降低加工过程中破损和浪费。同时,完善建立严格的质量检测体系,对加工过程中的粮食进行全程监测,确保粮食产品符合国家粮食安全标准。我区鼓励规上粮食加工企业对粮食副产物综合利用,实现原粮的吃干榨尽减损增效,并结合2024年粮食流通监管“铁拳行动”,办理2起行政警告处分案件。
5、餐饮消费环节。在餐饮消费环节,积极开展反食品浪费宣传,通过张贴宣传标识、发放宣传资料、举办主题活动等方式,营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社会氛围。参与指导餐饮行业协会制定并颁布《餐饮经营主体禁止餐饮浪费提示提醒规范》团体标准,为餐饮机构落实制止餐饮浪费行为提供了规范和参考。
推动落实餐饮服务单位主体责任,组织召开餐饮外卖平台防范外卖食品浪费行政指导会,正确引导餐饮行业落实反食品浪费主体责任,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督促引导餐饮单位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管理,采取设置提醒牌、明示提示语、人工点单提醒等方式落实制止餐饮浪费各项举措,积极引导广大消费者合理、按需点餐。督促各类餐饮服务单位主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自查自纠,合理确定菜品数量、分量,最大限度减少餐饮浪费。
目前,辖区内餐饮服务企业总数合计87家,其中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食品安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的餐饮服务企业72家,占辖区餐饮服务企业总数的比例为83%;开展自查自纠的餐饮服务经营者数合计507家,其中提供外卖的428家、提供婚宴服务的19家、提供自助餐服务的3家。
截止2024年12月2日给予4家餐饮单位行政处罚警告处分,有效遏制餐饮消费环节浪费。引导餐饮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合理配置不同规格盛具,推行适合不同群体的套餐。围绕关键环节共同发力,做好全链条、全系统粮食节约工作。
落实单位食堂浪费管理责任,推进公共机构反食品浪费,强化学校餐饮节约管理。
三、强化节粮爱粮,多元多样多场景工作。
我区有关部门为强化节粮爱粮,组织开展多元多样的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活动,深入推进粮食和食物节约宣传教育“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在辖区内大中型酒店“以标准促进餐饮节约,制止餐饮浪费”作为主题,向15家酒店宣贯“餐饮分餐制服务指南”、“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绿色餐饮经营与管理”、“外卖餐品信息描述规范”四个国家标准,并通过张贴条幅、投屏LED电子屏幕等方式宣贯,发放标准宣传资料500余份。
(二)在辖区内区粮油收储公司、粮食加工企业,积极开展粮食科技活动周以及全国粮食安全宣传周宣传活动。开展了以“激发创新活力,推进兴粮兴储”为主题的2024年“全市粮食和物资储备科技活动周”活动,印制了“如关于粮食的国家科学技术相关法规;科学进行粮油加工;农户科学储粮;粮食节约减损;食用油科普;应急物资储备”等共500余份宣传图册材料。用科技力量赋能粮食生产,全面提升粮食储备科技水平和安全保障能力;严格落实我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扎实做好“产购储加销”全链条节粮减损工作,保持我区粮食稳产增产势头,提升粮食新质生产力,大力推进科技兴粮兴储,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加强粮食购销和储备管理,强化科技兴粮兴储保障,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相关微信公众号宣传12篇次。
今年10月16日全球活动主题是“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所在周是我国粮食安全宣传周,主题是“强法治 保供给 护粮安”。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将文明餐桌光盘行动等宣传知识做成标语牌,摆上机关、学校、社区、村社食堂每张餐桌,提醒大家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同时还利用各类食堂电视滚动循环播放相关宣传标语和海报,发放节约粮食和反食品浪费相关宣传单500余份。通过有奖问答、优惠促销、品鉴试吃等形式进行宣传推介,倡导珍惜粮食,科学储粮,杜绝“舌尖上的浪费”,让广大市民群众共享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成果。让粮食和食物节约理念深入人心,引导全社会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
(三)在辖区内宾馆、餐饮企业组织指导反餐饮浪费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指导餐饮服务单位及网络餐饮外卖平台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加大对餐饮服务经营单位监督检查频次和力度,围绕餐饮外卖点餐和婚宴、自助餐、单位食堂等重点环节,从严从速查处纠正未主动提示、诱导点餐等违法行为。将反餐饮浪费与餐饮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同频同步开展,要求商家积极推广“小份菜”、“半份菜”、“网络点餐明示食品重量”等做法,以醒目方式提示消费者适量点餐,主动提供打包服务,并使用可降解打包、外卖餐盒餐具。
截至目前,相关职能部门共计检查餐饮服务经营者1676家次,其中提供外卖的1277家次、提供婚宴服务的37家次、提供自助餐服务的12家次,发现存在餐饮浪费行为的餐饮服务经营者12家次,已全部完成整改。
(四)在各中小学校开展“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等主题活动,开展校园反食品浪费教育。向学校食堂负责人及从业人员宣传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食品浪费法》,发放《南昌市餐饮服务经营者食品浪费行为规范》,指导学校食堂加强食品原材料管理,原材料购进、贮存应遵循先进先出先用原则,减少加工制作环节食材浪费,提醒学生在就餐时按量取餐、均衡饮食,养成节约用餐、杜绝浪费的文明习惯。
(五)常态化开展机关单位食堂“反对浪费、崇尚节约”活动,要求机关食堂要建立健全反食品浪费管理制度,从食品采购、储存、加工管理等方面提升餐饮质量,合理利用食材配备菜品,避免产生浪费,向党政机关和公共机构发放倡议书,倡导机关干部职工以实际行动厉行节约,坚决制止“舌尖上的浪费”。
截至目前,共计培训餐饮从业人员310名,发放培训材料345份。目前,在各类报纸版面、广播电视、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报道2篇次,开展重点宣传活动7个,制作海报、图解、视频等各类宣传产品10个,宣传覆盖人群3000人次,宣传报道及产品浏览量600人次,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以提高其影响力和实际效果。
四、下一步打算
在下一步的工作中,继续加强粮食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粮食安全、珍惜粮食资源的良好风尚。同时,我们也将积极探索更加有效的节粮减损措施,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促进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定扛起粮食安全和粮食节约政治责任,扎实推进年度各项重点工作,全面树立节约减损就是增产理念,推进全链条节约减损,2024年度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在粮食生产、存储、运输、加工、餐饮消费等五个环节均取得了显著成效。未来,继续持续做好反食品浪费与粮食节约减损各项工作。让我们深化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工作,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携手共进,为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作出积极贡献,为实现“粮安天下,共建更好生活,共创美好未来”的美好愿景而努力奋斗!
南昌市pc28预测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4年12月2日